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着力办好交通领域20件民生实事******
2022年,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的部署要求,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坚持以“交通之为”回应“民生之呼”,在提前超额完成“新建1万公里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”民生实事的同时,抓关键、解难题、盯进度,办成了20件群众最关心、最急迫的交通民生实事,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,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,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。
加快构建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,让农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强
农村公路通达更深。连续2年将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建设列为交通运输头号民生实事,在完成1万公里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目标的基础上,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,累计建成1.1万公里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,实现5464个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。同时,吸纳6800余人参与自然村(组)路建设和养护,发放劳务报酬近1.3亿元,使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参与者、受益者。
农村公路安全系数更高。投资3.3亿元,完成153座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;投资4.89亿元,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645公里,农村公路、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进一步提升,有力保障了农民群众出行安全。
农村物流运输更畅。推进构建“一点多能、一网多用、功能集约、便利高效”的农村运输发展新模式,进一步完善覆盖县、乡、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。建成清水县、陇西县、榆中县3个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,开通75条客货邮线路,完成675个示范点建设布局,打通“工业品下乡入户、农产品进城上网”最后一米。
全力打造便捷高效通行路网,让群众出行的舒心感更浓
高速公路“开口子”提速县域交通。围绕打造千亿级路衍经济产业集群,先后开工建设20个高速公路“开口子”拓展工程项目,将辐射9个市州17个县区,惠及人口约597万。会宁红色驿站的建成启用,将高速服务区与G312、G247等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共建共享,促进会宁红色文化与公路服务区深度融合,打造宣传会宁红色文化、推介特色农产品的前沿“会客厅”。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金城南“开口子”工程的建成启用,打造了一条兰州市七里河区与各县区的联络通道,有效分流G75兰州南出口“峰腰”段的交通量,缓解小西湖、五星坪、晏家坪等片区城市道路的压力,城市路网运行通行效率快速提升。
“治堵提速”工程助力高速畅行无阻。在全省49个收费所、205个收费站、487条车道实现ETC出口特情处置系统全覆盖,通过“用户自助+远程协助”的模式,最快可在15秒内在线处置ETC卡余额不足、计费异常、感应失败等6类21种非正常交易的特殊情况,高速公路的通行更智能、更便捷、更高效。“适老化”服务老年人乐享出行。推动城市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、地铁车站轮椅渡板全配备,开通敬老爱老城市公交线路71条,新增及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62辆,并配备经验丰富的司乘人员帮助老年人乘车。同时,兰州、天水两市“95128”电召服务全面开通,老人们出行打车更方便、更无忧。
持续优化交通政务服务质效,让交通企业的满意感更高
高频政务服务事项“全程网办”。道路旅客运输、普通货物运输及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补发、换发、变更、注销及诚信考核等政务服务及货运车辆“三检合一”等事项实现“全程网办”,年内办结“跨省通办”政务服务事项 8万余件,群众满意率达到97%。
跨省大件运输许可“掌上通办”。升级改造甘肃省大件运输许可系统,开发甘肃省大件运输许可系统移动端页面,实现大件运输企业不受时间、地点等条件限制,随时随地申报省内大件运输申请,随时随地查询,达到“指尖触达、掌上通办”的效果。
电子证照应用服务范围持续扩大。对全省涉及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、道路运输证和经营许可证3类9项全类型证照全面实行电子证照,实现多渠道“亮证”和全国互认,累计发放电子证照52万余张,群众办证“一次都不用跑”。
船舶检验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全面实行船舶检验线上申请,主动对接证书即将到期的船舶所有人,按照与申请人约定的时间安排验船师上门检验,对申报、受理、检验、发证、邮寄“一站式”全过程全免费,实现船舶所有人“不来即享”。目前,全省完成船舶检验“一站式”服务业务503艘。
用心解决一线急难愁盼,让交通从业者的获得感更足
货车司机在甘肃安心停车。聚焦货车司机在长距离奔波中吃饭、休息、洗衣、淋浴等急难愁盼,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,持续改善货车司机停宿环境,建成改造26个“司机之家”,新增551个货车停车位,将“车货无忧”公众责任保险的服务范围扩大至全省87对服务区(停车区)、242个收费站,打造跨越千里的“温馨港湾”,让广大货车司机在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停放心车、睡安稳觉。
网约车司机收入提成公开透明。实施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“阳光行动”,对19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完成了计价规则公开、公布抽成比例上限工作,实现了抽成比例、乘客支付金额、驾驶员劳动报酬显示等功能,营造良好从业就业环境,促进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。
将根治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欠薪作为交通行业的重中之重,加强源头监管,严格建设程序,强化督导检查,规范了甘肃省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用工管理,年内共核查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14起,清欠金额280余万元。
广西:加力突破 务求实效******
【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⑲】
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
1月8日,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全面恢复通关。当日入境旅客2800多名,出入境货物车辆1500余车次,尽管口岸排着几公里“长龙”,但依旧秩序井然。
为保证友谊关口岸全面恢复通关,凭祥市探索建立“党支部+公司+党员”模式,指导友谊镇卡凤村建设司机“红色驿站”,为货车司机和出入境旅客提供暖心服务。司机陆庆华说:“以前都是在车上将就休息一晚,现在在‘红色驿站’住宿,一大早就能开车到越南,既方便又省时。”
畅通物流循环是推动企业稳生产的重要一环。为帮助出口企业在恢复通关后平稳运转,广西崇左税务部门把脉出口企业需求,依托税收大数据和当地运输企业系统开票数据,加快出口企业、运输企业间“购产供销”连接,接起生产链、供应链断点。
“当前正是越南水果上市旺季,应季榴莲等水果容易腐烂。全面通关后,运输业务需求很大,预约不到企业和司机,好在崇左市税务部门牵线搭桥,帮助我们把积压的货物运输出去了。”广西亨泰控果贸易有限公司报关员农桥平说。
想企业之所盼,解企业燃眉之急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加力突破、务求实效,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,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,全力推动全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。
全区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,自治区工信厅选派工业振兴特派员进驻区内各医药生产企业,“一企一策”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的问题;柳州市设立“柳州企业日”“柳州工匠日”,开展企业家培育工程;桂林市叠彩区实施领导干部“企业大走访”行动,助力企业迅速达产稳产、扩能扩产……
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党旗,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。全区各地充分发挥园区党委(党组)、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队服务职能,对亿元以上工业企业、全年产值增速有望扭负回正或收窄降幅企业、高成长性企业等,逐个建立台账实施“一对一”服务,积极引导党员职工带头投入生产一线,成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“服务者”“守护者”。
“我们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着力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,推动基层党组织提质聚力,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,为开辟发展新赛道、塑造发展新优势提供坚实支撑。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、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(远程办)主任刘晓滨说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12日 01版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